小孩放中間老公擺旁邊敲鑼打鼓之甜蜜時光

最近文章

文章分類

6月 05, 2009

回顧我的產檢醫生

和朋友的朋友聊起我的產檢醫生,
一下子,當時的回憶全湧上心頭。
心想著,不如把我的經驗做個紀錄吧!
隨著年歲漸長,
很多當時的感覺也可能如泛黃相片般
一一襯色也說不定。
吼!竟然用了「相片」來比擬,
還怕人家不知道自己是中古世紀的人物嗎!呵呵....



台北長庚羅良明醫生+樹林林儀文醫生。

懷孕過程中,我在二個醫生那兒產檢。一個是長庚的羅良明醫生,一個是系出長庚的林儀文醫生。羅醫生是我的主治;而林醫生,她在長庚和婦幼待過,後來在樹林開業,在網路風評還不錯。林醫生的個子小小,說話和舉手投足都很溫柔,做起檢查也很仔細,我記得躺在診療台上有一個多小時吧,她就在顯示超音波掃描結果的螢幕上,解說一切。「這是腦裡的大腦中腦...胸腔和腹腔間的中膈....左腳腳趾12345、右腳腳趾12345... 簡單地說,林醫生在區域院所,比較能給每個媽媽細心的診斷及詳盡建議,預約、產檢的過程都溫馨許多。只是她人在樹林,離我平時活動的地方,實在遠了一點。所以最後也沒有選擇給林醫生接生了。

羅醫生的評價網路上也找得到。

回來羅醫師這邊,當時掛羅醫生的診,也是在網路上做了功課和做的決定。基本上我在台北東區活動,但個人偏見覺得三總的婦科應該不強,以距離來看,能短時到達的大醫院,應該是長庚吧(也不知道為何,從來沒想到台安!事實上我曾經抱著未度晬的小娃搭計程車時,被問及怎麼不去台安生)所以我和大掌櫃google做功課時時,就鎖定長庚的醫生。但我比較龜毛,沒有勇氣給男醫生看婦科,等於變向縮小了搜尋範圍。好在,搜尋結果長庚就有還滿受推薦的女婦產科醫生。

羅醫生的診,不好約。

他的診有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人,每次掛號都百來號的人,裡面有孕婦、產婦,也有看其它婦科的病人,從10多歲的妙齡少女到婆婆媽媽級的女生,都有!通常診間裡會有3-4個人就診,還有3個待診的人:

一個坐在醫師對面接受問診、或醫生正在回答病人的問題並解釋片子;
三個坐在就診者後面等;
另外三間內診間、做超音波檢查間, 也通常都有人在等。

羅醫生的診間裡,看得到她有條不紊的管理, 三名護士各司其職,安排就診者一一就位等候,
或到房裡做好準備(脫了褲寬了帶),等醫生前來檢查或內診。有些人不喜歡這種感覺,因為自己的病情都被聽光光了!!

羅醫生充滿活力,也很權威。

個人覺得他的權威性格,一半是因為本身個性像大俠,一半是因於找他看診的人實在太多了。觀察他和病人的互動就知道,他總是給人很有元氣、很直爽、很包在我身上的感覺,必要的時候也很殺,會罵病人幾句,或督促一下孕婦。偷偷說個實在話,他做子宮內膜抹片檢查時,還真的滿痛的.... 不過,基本上他給人的感覺,就是安心。林儀文醫生之前也跟過他,林把羅當成自己的偶像了 (不過林醫生溫柔多~~~~了) 有個同學也在長庚生時,產後住院期間隔壁床產婦的主治正好是羅醫生,他說羅醫生早上巡房時給產婦打氣,氣勢強盛到躺在隔壁床的他都感受到了!!

羅醫生樂於回答問題,而且記憶力超好。

真的!! 不要挑戰她的記憶力。羅醫生很樂於回答就診者的問題,回答也很仔細。他就像嚴厲的老師,你問的問題顯得愈有準備,他的回答也愈深入。有次回診,做完超音波後我盯著片子看了好久,想好好端詳自己身體的內部構造,也想用這幾張照片複習快忘光了的高中生物!在診間,他回覆我檢查結果時,提到:

「....你這次是左邊的濾泡成熟....」
「怎麼看得出來?」,我很訝異地問。
「這是你左邊的卵巢,這是濾泡...」,他就著超音波照片做了解說。

我真是感動萬分,一般醫生都不願意給 普通人回答這些專業問題的。只不過,一個小房間裡有一堆人在等診,我臉皮再厚也不好意思一直問一直問就是了!

還有,假使向醫生請教的,是以前問過的問題,就會得到醫生十分嚴正的回答, 諸如...

我不是說過了!我開藥給你先吃,吃完再來看你月經正常沒有嗎!」
你要減重!血糖太高,再不注意小孩會有危險!」
「怎麼養一個月了還不到4000,我小孩出生才2000滿月都破4000了!」

有時候我會覺得,去羅醫生那裡看診,自己心臟要強一點。不過,我想這樣的態度指導病人或孕婦,可能對很多病人或孕婦是十分有效的吧!讓人安心,讓人對自己的病程或孕程更有信心,也更努力去盡身為病人或孕婦該盡的義務。

羅醫生不排斥剖腹產。

或者應該說不怕?懷孕之前看過一篇文章,寫一個媽媽想要經歷分娩過程,很努力地找了合格助產士在家生小孩。當時我對這樣的事很沒有感覺,只覺得在家生,是我阿嬤那個年代的事。我很佩服那位姐姐做的決定,但我似乎沒有那個勇氣,或者他的動機轉移到我身上是不成立的,我還是想到醫院生。不過我是希望順利分娩自然產的。懷孕過程中,也都很努力的做幫助順產的運動。

只是懷胎六個月以後,BB就不曾轉向,每次產檢的超音波照片胎兒待在同樣的位置,甚至還摸得出娃娃頭在哪裡。懷胎八個月大時,醫生雖然一樣安排我到媽媽教室學膝胸臥式運動,不過也同時告知我準備剖腹產吧,他懷疑我是雙角子宮,BB沒有空間翻身了。

在36週產檢時,醫生說:「我們來排個刀吧!我週一三六有刀,看你哪一天方便! 」原來是,因為我一直胎位不正,醫生建議最好提前剖腹產,不要等到陣痛了、要生了、寶寶腳先出來,母子都危險。後來我和大掌櫃的選了週六12/30的刀,我想寶寶能在肚子裡多長大一天也是好的!

但這個日子還是讓大人擔心了一下。不是因為翻了農民曆該天不吉,而是12/30 週六,那表示... 12/31週日~1/2週二,連續四天都是放假日!!!!大人擔心萬一有個什麼萬一,醫院會不會忙著跨年狂歡忘了病人之類的....

結果,羅醫生12/30那天完成3個刀,之後住院每一天,他都到病房來看我和其它前前後後動刀的產婦!他還有提醒我可以的話要儘早去餵母奶!剛生完小孩,不管剖腹或自然產都累到一個不行,而且接著每三小時左右就會被電話吵醒去嬰兒室餵母奶,這種身心俱疲的時候,任誰聽到醫生精神抖擻的聲音,都會像打了針劑一樣,也跟著精神抖擻了起來!!

羅醫生的剖腹產技術。

我記得在產房裡,我是半身麻醉的,而我的腦袋十分清醒,還一心想著從手術枱上的金屬燈框看看自己被切開的樣子。不過我的枱子上的手術燈燈框很窄,我這大近視眼只能花花地看,啥也看不清楚。不過,我感覺得到刀子劃開我的肚皮,一刀二刀... ;也感覺到醫生壓我的肚子把娃娃推出來,而且一點都不覺得痛.... 想一想,我大概只有拔智齒時有過類似的經驗。

娃娃擠出來時,羅醫生很開心地跟我報喜訊,是個女娃娃(正是我要的!)我還不忘請教他,娃娃生下來、子宮沒有被撐開來了,能不能幫我看看我是不是雙角子宮。他看了看,告訴我「你有肌瘤」。然後, 大約10-20秒後吧,他把5*7大小的血塊,放在歐美影集裡放彈頭的腎形不鏽鋼盤中,推到我的面前,說「你看! 肌瘤還滿大的。」

整個剖腹產連手術的過程很快,30分鐘左右就完成了,唯一的不舒服就是學得好冷,還有一直想吐。好冷是因為手術時會一邊輸血、一邊輸室溫但相對體溫是冷涼的生理食鹽水,我可以感覺到冷意從左手傳到身體再漫到右側手腳,感覺完全是在複習人體的血液循環路徑!!!!至於想吐,我想應該是硬脊膜外半身麻醉的附作用吧。結果便是有個護士一直在幫我擦嘔吐物和眼淚!之所以一直幫我擦眼淚,是因為醫生刀子還沒下,我聽到別的小娃娃生出來,就感動的哭了!而老輩傳言產婦哭了傷眼,所以護士就一直忙著擦眼淚。之後在恢復室躺著時,羅醫生忙完三個完全不同的刀之後,走到我床邊給我鼓勵:

「你不簡單喔!個子這麼小、小孩還3260、而且幾乎足月了。」

那時我可一點都不懂這有什麼好厲害的,後來才知道懷孕+肌瘤其實是有一定風險的,我的小小子宮可以撐到那麼大、撐那麼久、小孩足重足月誕生、而且母女平安,真是個福報啊!至於一直胎位不正的原子?那是因為小巧比從玩著一個其實是肌瘤的球,他長大、球也跟著長大,所以沒法度把頭轉到下面,一直維持了凱撒凱撒誕生的姿勢!我說,巧比啊,不必當什麼凱撒,健康快樂就好啦!

我們家裡,我嫂嫂也長庚剖腹產,是江其鑫的診。我妹妹是在婦幼生,第一胎自然產、第二胎剖腹產,她生完第二胎問我剖腹產會不會痛?我說「不會啊!」。我只有剖腹完的前3天有打止痛, 後來止痛針頭拔了,連止痛藥都沒有吃。但我妹說很痛很痛,問我「傷口怎麼可能不痛?」
這可難倒我了!我的確不特別覺得痛。後來和嫂子聊起來,她告訴我剖腹產的下刀位置不同,可能結果會不一樣,長庚的江和羅醫生或樹林的林醫生,正好都是會開那種「剖腹產完不必等放屁就可以吃東西」的刀的醫生,這種刀的下刀位置比較低,穿比基尼也不會看到刀疤。也許開這種刀的傷口比較不痛吧。

1 則留言:

  1. 早上和一個久未謀面的老朋友閒聊。他的小兒將在2009年11月到人世報到,對這消息還有著不真實感,因此他讀了《溫柔生產》一書,英文書名為:Gentle Birth Choices,藉以了解懷孕到生產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狀況、應該釐清的觀念、可以選擇的生產方式。

    然後他也很認真的推薦我看,因為我認為第一胎剖腹產後,第二胎不想冒著大出血的危險、也會選擇剖腹產。朋友告訴我:無稽之談!沒聽過『打斷手骨顛倒勇』的古老智慧嗎!」

    回頭想想,被一位老婆還沒生的老朋友訓戒應該更相信自己的身體、應該選擇自然產,還真是件奇怪的事。面對生產過程的恐懼,男人恐怕一輩子都無法體會吧!在懷孕到紅囡仔度晬之間,自然產vs剖腹產,餵母奶vs餵配方奶,總是會被拿來大作文章。不過,母奶源源不絕的媽媽不能了解工作壓力下就是無法產生足夠母奶的媽媽的苦;擁有好體力好身材(身形高大的媽媽自然產子比較容易)足以自然產下寶寶的媽媽,也不能想像有的媽媽是一心想自然產、做足瑜珈及其它有助順產運動卻在陣痛卅六小時羊水破了之後仍得面臨剖腹產的結果。

    我覺得媽媽們在懷孕中可以竟量收集資料,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不同方式在不同觀點下會有不同的評價。相信自己的選擇,也相信你找的專業人員,不論是醫生或助產士,還有要相信上天。因為有些孩子和我們無緣,他會到比人間更美好的世界的。

    回覆刪除

歡迎來到「my kid's 一眠大一寸」!
來留言給我們鼓勵,一起分享彼此的甜蜜時光!

在「my kid's 一眠大一寸」裡搜尋